□记者 朱艳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获悉,该局着力“引活水”,制定监管考核指标,推动银行机构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十年来,广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断“增量、扩面、提质、降本”,连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广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6.5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大关。
增产品、强服务、提质效
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体,有数量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做好普惠金融责任重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惠企、利民、增保、维权”4个重点,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产品、强服务、提质效。
在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该局创新推进“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主动联系对接全区约18万户小微企业,对接效率排在全国前列。深入开展“银税互动”和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普惠型小微企业首贷抵质押贷款办理时间由2018年的平均28个工作日降至2023年的6个工作日内,工作成效排在全国前列。
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该局在全国率先开展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专项行动,持续推广“银行+保险+担保+涉农主体”四位一体帮扶特色模式。同时,重点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县域发展、农民增收,探索打造了11个县乡村振兴金融示范“样板区”。此外,持续推进“防贫保”业务落地并实现2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全覆盖,截至目前,已为6.65万户、43.82万脱贫人口提供风险保障22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强化民族边境地区金融服务,制定印发金融支持“十四五”广西兴边富民工作方案,督促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倾斜金融资源,大力支持广西边境县经济社会发展。指导金融机构主动向少数民族聚居区下沉机构和延伸服务,已实现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
“这些年我们大力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依托物理和流动网点、线上服务等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西已有银行保险服务网点数量1万余个,其中银行机构数7000余个,保险机构数3000余个。广西的普惠金融覆盖情况呈现出了地区全覆盖、人员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的特征,实现了全区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
数字化的应用使金融机构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以低成本触及大量分散的普惠群体,提升了金融机构“能贷会贷”能力,推动普惠金融进一步“降本增效”。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目前广西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机构参与的三级联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格局。
2022年,原广西银保监局推动地方政府印发《“智桂通”移动开放生态体系管理办法(试行)》,整合广西公共服务移动端资源,为普惠群体提供包含金融服务在内的政务民生服务移动端口。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关于推进广西辖区地方法人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推动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创新应用。
该局积极联合地方各部门推动各类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与融合发展。如联合税务部门进一步强化“银税联动”,支持银行机构通过直连获取企业涉税数据,为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提供增信;联合发展改革委制定“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方案,指导银行机构有序接入自治区信易贷平台,建立健全“以信促贷”机制,截至2023年5月末,广西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速61.04%;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成功上线广西农村信用信息系统二代“金色乡村”,为农户提供信息管理、信用评价、金融超市、政策服务等服务,截至2023年5月末,广西涉农贷款余额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94%。
广西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构建“线上+线下”双融合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矩阵。如农发行南宁分行将“线下+线上”双线贷款相结合,打造泛糖科技双线贷款生态圈支持食糖产业发展,实现7×24小时系统全自动审批授信、用信;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广西分公司依托财政医疗电子票据数据共享,创新开展商业医疗保险“理赔直付服务”,由“等报案”转变为“送提醒”,出险至赔付到账由56.6天缩短至15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牵引,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为目标,深入推动广西普惠金融加快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便捷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建立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形成开发性政策性机构发挥特殊作用、大型金融机构占主导、地方法人机构是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银行保险机构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的普惠金融服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