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中国新闻网 2023-08-23 15:43:06


(相关资料图)

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

猜你喜欢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2023-08-23

启迪环境8月23日盘中跌幅达5%

2023-08-23

藏红花如何繁殖,如何培育种子?

2023-08-23

根敦群佩当代艺术画廊20周年纪念展拉萨举办

2023-08-23

中能袁大滩矿业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筑牢汛期“铜墙铁壁”

2023-08-23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资至514亿元

2023-08-10

专家:暴雨洪灾后个人防疫要关注七个重点

2023-08-10

电脑流氓软件的危害

2023-08-10

迪士尼:“危机” 时刻,底在哪里?

2023-08-10

今日金店黄金报价汇总(2023年8月10日)

2023-08-10

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多措并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新亮点

2023-08-10

优服务 强保障 歙县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2023-08-10

国网益阳供电公司:“青”力守护居民群众清凉度夏

2023-08-10

邯郸中心:建立数字化平台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08-10

现在吃什么菜最好吃(现在吃什么菜最好)

2023-08-10

热门推荐